與其設限或禁止 爸媽如何積極參與幼兒的數位生活
因為鰻魚爸的工作與資訊科技有密切相關,而我本身也是電腦重度使用者。老實說,我們很難從身教來示範。再加上,鰻魚爸基本上不相信網路上各種關於提早大量使用智慧手機會讓幼兒變笨的謠言。(關於這點,之後會再來分享鰻魚爸的看法)所以,我們的共識是:積極參與鰻魚使用手機及平板的過程,並且提供各種其他的活動,均衡鰻魚的各項發展,而不是消極拒絕,或者硬性規定一天只能用多久。 下面四點,是我們家目前打造鰻魚「數位環境」的做法和配套措施。
◼ 原則一:建立一個適合的數位環境
孩子很擅長模仿,也很快可以學會如何做操作。但是,她沒有能力去搜尋內容、去安裝App。要避免讓小孩接觸任何爸媽認為不妥的內容,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建立一個適合孩子的數位環境。
例如說,多數為青少年或成年人設計的手機遊戲,均不適合幼兒,這點就是身為父母自己需要犧牲的,除了自己工作與閱讀上需要的App之外,手機與平板上就是一堆專為學齡前幼兒設計的App。
又例如,我們發覺像鰻魚她喜歡看YouTube 勝過看電視。原因是,前者可以互動,可以迅速跳過她不喜歡的內容,也可以一直重播她喜歡的。 所以,我們就在YouTube 設立帳號,訂閱我們覺得「沒有不妥」的兒童頻道讓她自己去選。如此一來,即使放任她自己隨便觀看,我們也較為放心。
◼ 原則二:在玩樂中學習
也許有人會問,那你們如何挑內容或App 呢?
我們覺得,學齡前兒童唯一的事情,就是玩樂。對數位內容也是如此。所以,只要內容沒有不適合。我們就盡可能多元化,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她自己去選擇「她有興趣」的內容,而不是我們強迫她看「我們覺得有用」的。
◼ 原則三:根據孩子所偏好的人物或內容主題,提供有關連的實體活動與玩具讓她參與。
降低孩子使用手機與平板的時間,唯一有效方法,就是讓她自己想要去玩別的;尤其是,如果可以把實體的玩具、玩偶、紙張、畫筆、遊戲書等,和她自己喜歡的內容或主題相互連結,效果自然會好很多。甚至是幼兒最喜歡的「角色扮演」遊戲,更是讓她減少注意螢幕的最佳方式。
◼ 原則四: 一有空就多做「眼球肌肉運動」
除了戶外活動,以及每天晚上透過玩耍來進行比較激烈的室內肢體活動外,「眼球肌肉運動」更是非常重要。鰻魚爸一點都不擔心3C內容會讓他的寶貝女兒頭腦變笨,甚至發展遲緩。但他最擔心的,莫過於鰻魚的眼睛。因此,我們最近學到一個方式,就是在她看手機或平板超過20分鐘以上,就會先適時中斷,邀請她玩一個「比賽找東西」的遊戲。請他專注看大約20尺(約67公尺)遠的任何一個物品,和她比賽說出物品的細節。透過聚精會神的把眼睛焦點放在遠處23分鐘,就可以調節眼球的肌肉,進而減少近視發生的機會。
上述4點,是我們家目前打造鰻魚「數位環境」的做法和配套措施。
Posted by 鰻魚母女的共學旅程 on 201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