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 如何教孩子學會惻隱之心?生活中的感動體驗!

培養鰻魚成為一個有惻隱之心的女孩,是我很重視的品德教育之一。因為我相信,一個能夠同理、關懷他人的孩子,不僅不會變壞,更能從換位思考的過程,理解別人,更為自己的生命尋找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杜威博士說,「生活即教育」,我們應讓孩子「正常」的過日子,從生活中,學習負責任和尊重生命的正確態度。
洪蘭博士也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孩子是要教的,但是生命教育不能在教室中教,要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因為有體驗才有感動,有感動才有內化,內化了才能成為他品德的一部份。現在的考試,基本上跟做人做事沒有關係,而且關在教室久了,學生感情反而遲鈍沒有惻隱之心了。
許多事看表面,經常好似我們給人協助;事實上,獲得最大收穫的往往是自己!這麼好的生意,我們怎能不努力教給孩子呢?( 觀看全文 ☛ goo.gl/8BHVjL


讓孩子認識與我們不同的世界!

[生活實例]

之前,鰻魚和我一起觀看華視新聞雜誌「內湖地下穴居」報導(留言有連結),這是一齣令人感傷和無奈的老人悲歌,我不知道這些被遺忘在這個悲慘世界的老人們,背後的生命故事。所能見到,竟是……..「沒有對外窗,空氣不流通,除了潮濕,還有一股惡臭,只能靠抽風機排出臭味。」
記得當我看到報導的那一剎那,心裡很是心酸,在寸土寸金的內湖區,居然還有一群躲在暗無天日的高齡長者,疾病纏身,吃著過期腐敗的食物(華視是如此報導的),房間即是廁所,生命就在這全然失去希望的地下世界中,一點一滴的消逝………。
一起看完後,和鰻魚討論起了這個問題,但我並不想傳達「因為我們把你養大,所以你應該要照顧我們」的觀念,我只想要讓鰻魚知道「常懷感恩」和「適時關心」的重要。其實,最重要的是我想讓生活在舒適圈的Maya,知道世界不只是你以為和看到的那樣,有許多我們沒有接觸的角落,有很多看不見的悲慘,例如:很早前我訴說過非洲忍受飢餓之苦的小孩……..我認知的世界觀,不是只有「腳踏出去」才算。

發表迴響

A WordPress.com Websit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