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 父母大忌:戒之在「急」,還給孩子自己練習、自己犯錯和學到教訓的時間與機會。

父母大忌:戒之在「急!」
還給孩子多點自己練習,自己犯錯,自己學到教訓的時間與機會!!!

現代的父母們因為孩子少,對孩子的關注放了過多的比重;但也因為關注太多,包括我自己在內,反而顯得急切!
從孩子一出生,我們就急著保護他們免於任何一種傷害,
太急切為孩子排除障礙與困難,
太急切指導孩子的行為舉止,
太急切幫孩子的學習給答案,
太急切為孩子出手處理困難,
太急切為孩子尋找未來的方向,
太急切幫孩子規劃他自己的人生!!!

爸媽們做這些事的起心動念,無疑都是為了孩子。但事實上,就在我們滿足自己的想望同時,也剝奪了孩子們自己練習、自己面對困難、自己思考答案、自己找出方法、自己尋求自己的興趣,自己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機會與權利。(「有種冷,叫做媽媽覺得冷!」就是最簡單也最適切的例子,鰻魚在學校和同學吵架實例參考 ☛ goo.gl/wHXs9z
∎別忘了教養中,最重要的事。
平心靜氣想一想,我們這樣做真的為孩子好嗎?
多數的孩子一開始都會順著父母的安排。往往資質越平凡的孩子,這個
順服期越長。但不論如何,孩子終有一天會想做他自己;而父母終有一天會開始抱怨孩子變得不聽話,不乖巧了。父母代為決定與操勞的範圍越大,時間越長,孩子失去的能力與機會越多,悲劇也就越大。

也因為我們都太急切了,所以現代的父母們很積極的尋找教養的最佳方案,最流行的方法論,最佳的教養途徑。從打聽哪套書比較好,到打聽哪所幼稚園,到打聽哪個派別的學習理論。爸媽們汲汲營營,從眾人的口碑與標準中來找尋教養的典範,然後用典範中的教條來不斷在幫孩子做決定。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金錢,與心力,#卻忘了最重要的事:問問孩子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是什麼?(爸媽有多急切,多想速成,從仿間和網路上專家&教養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可以得到證明。)
∎ 你和孩子的聊天方式錯了嗎?
耐心,等孩子拼湊出完整感受!
是的,即使父母有時心血來潮嘗試與小孩聊個天,也會發現聊不出個所以然。因為孩子從小就被訓練成不要太多話,不要太多質疑。當孩子從小連表達的訓練都沒有時,父母只是急切的根據教條想要和孩子溝通,卻不肯花個幾個小時,等待小孩慢慢拼湊出他的感受。17103291_10208271884382178_2358241720380933883_n
「孩子的天才,需要蠢事許可權」這本書中的例子,全數出自「笛飛兒」。「笛飛兒」這十幾年來在孩童EQ教育的成就非凡,特別是處理傳統父母與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搗蛋鬼」上聲譽卓著。
但如果我們細細咀嚼書中的案例,其實找不到任何教養的通則與SOP。唯一的共同點只有一個:那就是「苖飛兒」的老師,在任何一個場景裡,都有足夠的耐心,慢慢等待與協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答案。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們才能慢慢找到屬於他/她自己的信念、特質與個性。
問題來了,為什麼專業機構的老師有這樣的耐心,而口口聲聲愛孩子的我們沒有?也難怪作者開宗明義就說:「教養的核心,其實就是父母本身的修煉。」


🚩 延伸閱讀
當個更有「同理心」的爹娘?!
放手,相信孩子會勇敢飛翔
都認真爬教養文了,為何依舊派不上用場?

發表迴響

A WordPress.com Websit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