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該補英語嗎? 我們的答案是!
隨著108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學習,2030將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等教育大方向,都讓爸媽更重視和焦慮孩子的英語教育。今年九月份,這屆小一生開學沒多久,某大國小社團每幾天就會出現類似的貼文:
「大家的孩子都是幾歲補英文的呢?」
「小一到底要不要補英文?」

要我們回答「小一該補英語嗎?」這問題。
客觀答案就是:『不要補!英文不是靠補出來的!』
有心的爸媽們,請拜託領著孩子建立英語閱讀習慣開始;再者,由於互動、情境、環境很重要,強烈建議可搭配沒有城鄉限制的「線上英語學習」取代補習這最後的選項。
我們格外想對『想讓英語成為工具,而非淪為競逐分數』的爸媽這樣建議,立刻讓小一(小二亦可)的孩子,從英語常見字讀本(當然小班起是最佳時機)、26個字母拼讀音開始,都還來得及把握最佳英語學習時機。請別急著把一群英文白紙的孩子,推進填鴨的火坑裡。
三個月後,再介入外部資源(如線上學習等)正式導入自然發音、英語口說訓練,並持續閱讀,循序漸進。不管同儕補什麼,補了之後考多好,都請充耳不聞,別受任何影響。請只管堅持用正確、不躁進、一步一腳印的方式協助小孩扎實奠定英語基礎,培養語言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才是面對英語最佳解藥良方。

針對常見家長提問中,我們整理出父母對英語學習最常見的五大迷思!!
Q1:「太早學英語會影響中文!」學好中文再來學英文。
事實上,只要方法與情境對,人類小孩的大腦可以同時學四種以上的語言。而且,年紀越小,語言學習的能力越好。語言混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方法錯誤。例如:家長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大量夾雜中英文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所謂中英夾雜就像:「我比較prefer吃泰國菜。」「他們比較concern的是去歐洲太expensive了。」……這類常見說話方式)
Q2:打好英文基礎,就是讓孩子多背誦單字。
幼兒英語的單字不是用背的,是在句子的使用過程中自然習得,包括每個字的發音。而背來的單字,是破碎的,沒辦法派上用場。
Q3:自學就是一切都自己來,自學的家長一定要英文好。
除非爸媽其中一人母語是英語,或英語流利到可日常全程使用其溝通者,那就可以採用「One person, One Language 」的方式,從出生就學習雙語。否則一般中文家庭,家長的責任其實是建立動機,做好引導,以及準備適當的資源即可。
我們在這邊要特別釐清一點,所謂的「自學」不代表全部自己教!
如何為學習把關,挑選正確方式、適合教材或系統、尋找共學團體等,都是家長在自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任務。因此,適時將某些學習階段或項目委外,才是好的自學規劃者更需要注意的事。
Q4:為了效果好,一定要請家教。
互動是必須的,但互動的方式不一定非得面對面真人。
有些家長也許不想小孩太早使用3C 產品,這其實也是我們建議三歲才開始的原因之一。線上互動課程,對現代家庭而言,是個很理想的工具。除了費用比較低之外,教師素質、教材系統性,總的來說都會好過請家教。
Q5:多聽英語兒歌,看英語繪本,看英語卡通,就能自然訓練英語耳。
如果曾實際讓完全沒基礎的孩子看英語繪本,看英語卡通(即使是小孩熱愛的卡通人物),肯定會遇到孩子根本不買單的窘境。為什麼會這樣呢?不是這些方式不好,是時間點不對,尤其愈大使用這種方式作為啟蒙,孩子抗拒力道愈大。「看電視,聽歌」這其實是我們這輩父母,已經學好中文後,依靠中文來學英文時,訓練英語聽力的方式;也是孩子已經有基礎英語能力後,用英語來學習各種科目,用英語來認識世界的方式,卻不是幼童英語啟蒙的方式。

跟著外國小孩學母語的方式學英語
說實話,Maya 的英文程度,有2/3的貢獻來自於她幼稚園三年的啟蒙階段,進了一所好學校,甚至幸運遇到好的外師,為她在發音、閱讀、理解力、聽力口說等,各方面均衡發展,奠定扎實基礎;這中間當然也包括我們是配合的家長,按部就班落實學校每週的閱讀選書。
記得鰻魚小班下學期,我們第一次分享她學校朗讀影片,開始有人問起我們:「對於三歲以上幼童的英語學習有什麼建議?」那當下,我們其實很難回答。因為,如果建議大家都用相同標準來選擇全美語幼兒園,是很不現實的。
直到三年多前開始(約莫Maya大班),我們試著回朔Maya的學習軌跡與歷程,對照專家們對幼童英語學習的各種主張,並加入現實環境與資源的考量,尋找更多可行的學習資源與工具後,我們才逐步開始和有相同需求的家長們,分享我們的看法與經驗,建議全美之外的可行替代方案。
三年來,我們陸續從不同的角度,分享過十幾篇「母語式英語學習法」相關英語啟蒙內容,建議爸媽花點時間看過所有文章,融會貫通,才能真實理解我們推薦的方式、步驟、教材與工具(教具),均其來有自;當然,我們也在帶領Maya的實際使用過程,多所受益。
對於沒有足夠時間爬文,又有點心急的家長們,啟蒙自學可參考下列三個簡單結論。
一、 從Sight Words常見字入門 逐步建立孩子聽、說、讀的能力
英語啟蒙自學第一步,絕對不是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也不是背單字!
3歲開始的英語啟蒙,請從常見字讀本開始,按部就班,同步發展幼童聽、說、讀的能力;同時搭配A-Z拼讀音的認識,為接續後面的自然發音(Phonics)學習做準備。
Tips:認識常見字&自然發音法,是幼童得以自己閱讀的關鍵!
孩子開始進入常見字讀本時,請務必掌握四到:眼(看字看圖)、耳(聽CD)、手(指讀)、口(跟著CD覆誦),缺一都會讓效果大打折扣。所謂四到的操作重點就在於讓孩子「聽整個句子」,「指讀」認識句子中的單字( word),然後「複誦整個句子」,並且透過讀本上的圖畫、實物,或是家長的動作表情,建立對句子意義的理解。常見字讀本的閱讀一定要搭配「聲音」,家長本身的英語程度如果不好,或對發音沒有把握,可以搭配開放式的點讀筆。
二、建立學習動機 學習遊戲化
記得Maya兩歲半,我們第一次帶她去美國迪士尼,受到極大震撼的她發現「原來,Mickey和公主們都說英語。」這無心插柳,讓Maya對學習英語充滿無限動力。每個孩子的興趣不同,讓孩子用英語來學習他們有興趣的事物,其實是讓孩子可以有動力積極學英語,也能活用英語的最佳方式。除此之外,透過桌遊或非3C類的互動遊戲機,也是讓親子之間可以寓教於樂的絕佳途徑。
去英語系國家的DisneyLand,
原來他們都說英語啊!三五好友一起玩英語遊戲對戰機 親子來場彩虹小馬版英語大富翁 為了玩,會努力學會機會卡上寫什麼
每一次有跟著我們計畫讓孩子學習,半途中遇到瓶頸的媽咪詢問:「唸過一輪常見字讀本了,但小孩還是不太熟,怎麼辦?」我都會告訴媽媽們:「自學不容易,儘量仿效學校學習方式最好。」因此,唸讀本絕對不只是一直讀…讀…讀…,最好能搭配各式遊戲、教具、學習單等,方能提高吸收效果,也更能讓閱讀的過程變得有趣,讓孩子期待每一次的新東西。
三、每週最少2次,每次30-60分鐘的真人互動
第三點,Conversations(全英語對話情境)也是我們認為重要性凌駕於閱讀,在語言學習中最核心,卻又是非英語系國家最缺乏的一環。
自學到這一塊時,除非家長有能力在家用全英語溝通,否則我們強烈建議一定要「外包」,不論是送學校、請家教、線上學習等都是選項。其中,又以訴求1對1的「線上英語課」我們認為對口說和聽力練習兩大塊,效果都遠優於「送補習班」這條路,不至於讓語言學習淪為分數的糾結。
線上英語課程,雖說訴求時間安排彈性,但回歸有效學習前提,每週固定浸泡英語環境頻率和時數這點,請爸媽特別留意。此外,「系統學習」也是另一個挑選重點,畢竟是幼童,有系統的教材不天馬行空,是英語啟蒙需要特別重視的。千萬別聽信什麼根據孩子「興趣」配對專屬課程,這套作法不是不好,是不適合啟蒙小朋友,但等到孩子具備某個英語程度,依興趣主題學習是必要的。
順帶一提,線上英語品牌眾多,有一派強調可以上自己想上的,自己選教材。乍聽似乎很好,但你真的知道該如何選教材嗎?每一套的特色?優點?如何銜接?教學重點?像我們自己完全沒把握,因此較傾向選擇符合美國CCSS標準的國外或自製教材。(歷史文章:如何挑選線上英語品牌?)

這一年來,台灣強調英語閱讀的風氣日漸盛行,是件很棒的事!
但台灣人「蛋塔效應」很嚴重,一窩蜂時興閱讀後,最怕的就是誤以為「閱讀」是學語言的萬靈丹。偏廢於閱讀,最後可能只會看不會說,那就失去語言是拿來與人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最初意義了!
有效的幼兒語言學習,一定是「從反覆的互動中模仿」而來的。
因此,只停留在閱讀,孩子真實運用語言的能力將會大打折扣。其中的竅門在於「互動」的過程,一定全程只使用英語,才不會造成日後有語言混淆的問題。所以,除非家長本身可以全程使用英語來帶領孩子的互動,我們高度建議把這件事交給好的線上英語學習專家來負責,家長該做的就是幫孩子找到適合的線上英語品牌,以及協助課後複習的工作。

最後總結,就我們建議的方向,請家長先在家完成下面兩步驟,
Step1 Sight Words Listening & Reading(常見字讀本朗讀)
Step2 前半段的Alphabet(認識字母拼讀音)
第三步驟,進入自然發音課程,委由線上英語專業老師介入,學習時讓孩子可同步看到老師的發音嘴型很重要(我們這年代學KK,說真的要自己教自然發音還不是普通難!);線上課程之餘,在家還是得持續閱讀,搭配 Phonics Readers(自然發音讀本)。
只要能更落實上述三個步驟,我們可以確認您的孩子在沒有補習的狀況下,至少能有扎實的英語基礎。
在〈“揪出五大學英語迷思!雙管齊下,3~7歲英語啟蒙這樣做,在家也能教出雙語小孩!”〉中有 1 則留言
想按讚,但登入似乎有點麻煩,因此改成留言。Maya的朗讀真的很棒 。我的女兒也是自學,但是小二才開始學英文字母和一周兩小時的英文家教課。Maya的表現比我女兒小二時要出色許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