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無預警的一場新冠肺炎(COVOD-19)疫情風暴,人類被迫快速且劇烈的改變原本生活習慣。放眼國際,許多國家面臨學校需要暫時關閉,數百萬學生被迫留在家中,改採線上教育方式繼續學習。台灣防疫有成,雖不至於關閉校園,但興起的線上學習熱潮其實也正將這一個世代的孩子,帶往另一個學習新視界。
爸媽們,你準備好了嗎?
使用3C,難道只有眼睛壞掉這檔事 ?!
事實上「改變」並非壞事,更不可怕!改變一開始或許存在著一種「半推半就」甚至「強迫」的元素,但透過被動接觸後開啟的認識,何嘗不是另一種鞭策我們瞭解新事物的方式呢?

透過網路學習是這一代學童必備的能力,後新冠肺炎時代加速了這個歷程,建議家長不用特別排斥。尤其對苦於城鄉資源差距大的父母來說,線上遠距學習不啻是突破地域限制,讓資源匱乏孩子,得以取得平起平坐學習權的最佳解決方案!
因此,我們持樂觀態度期待這樣學習型態的翻轉,能稍加修正台灣家長根深蒂固「3C產品對小孩是洪水猛獸!」這個普遍存在,卻不甚完全正確的觀念。講白了,3C用品只不過是個裝置(device),教導如何與 “網路世界” 共處,而非一昧禁止,才是現代父母更該具備的能力。
尤其透過『遠距教學』進行語言學習這個領域,讓孩子在啟蒙階段,就能有機會與 Native-Speaking English Teacher(即英語母語的老師)進行交流,把握幼童對聲音最敏感的階段,不論在初始發音模仿與學習,亦或是透過外師的肩膀看世界,落實台灣學生與國際接軌的口號,真正成為世界地球村的一份子。
釐清「遠距教學 ≠ 看影片/打電動」
熟悉網路上課 是新世代學童基本能力!
據我們了解,很多家長將線上學習和網路社群給搞混了!
其實,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進行方式,雖然使用同樣的裝置(電腦或平板),也都必須透過連網取得遠端聯繫,但線上學習更直白的說就是「隔空教學」,隔著一個屏幕,老師與學生透過麥可風+攝像頭,進行知識傳遞、即時提問、內容修正等,近乎實體課堂的教學型態。
就是換了個學習場域,家裡變教室,老師是在螢幕那頭,非處於同一個空間罷了!

近一步說,若爸媽真的畏懼3C對幼童的負面影響,更該留意的反而是採用手機或平板作為媒介,透過動畫、聲光效果、觸控互動等吸引小孩眼球,用「遊戲學習」包裝的語言學習產品。不得不說,這些主要非訴求「真人即時互動」設計的課程,才是真正會讓幼童成癮的元兇!
搶救菜英文,『聽、說、讀、寫』 循序走!
English is the best tool to know the world.
愈來愈多家長意識到:「語言是一個工具,語言學習貴在應用!」能夠將學會的語言使用在日常生活,與人進行溝通,才是最終目的。

任何一種新語言的學習路徑,都是以「聽、說、讀、寫」在進行的,會聽會說自然就能循序進階到讀寫,這和台灣幾十年來著重讀寫、背單字、記文法的課綱設計,存在著南轅北轍的差異,也難怪根據主辦多益、托福等國際英文檢定的ETS公布報告【比鄰國都差,台灣托福成績落居亞洲第8!】屬於吊車尾的程度。
托福網路測驗(TOEFL iBT)是使用電腦與耳機麥克風,透過網路即時連線至ETS進行線上測驗,考試範圍涵蓋「聽、說、讀、寫」四項技能。
因此,從上面數據更凸顯,以分數導向、著重「讀寫」的台灣英語教育,將我們的孩子無形禁錮在這座寶島上,抑或只能西進大陸。

因此,即使近年台灣英語閱讀風氣盛行,家長陪著孩子圖書館一座接著一座的蓋,閱讀固然是好事,但若英語口說與聽力無法同步跟進上來,「偏食」結果最終還是將孩子變成一個不會開口的啞巴,依舊無法達到語言用來「溝通」的目的。
不送補習班 1~6歲 請你跟我這樣做!
若你不想到適齡階段,將孩子送進補習班的家長,建議這樣做?
(以下設定以1歲開始嬰兒為基準點,若當你看到本文時,小孩已經4歲甚至更大,可以從等同小班的3歲開始進行,視年紀壓縮時間且同步並行)
∎ 1~3歲 日常情境英語聽說內化
我們建議從孩子一歲起,在家透過「情境英語」方式,聆聽大量情境式對話,從最基礎日常生活的親子對話開始,例如當媽媽幫小寶貝洗澡時,可以說 Mommy is washing Maya’s hands. (替換成不同身體部位)讓孩子能將動作與聽到的語言相連結,這其實和我們用中文教牙牙學語的寶寶是一模一樣的方式,只不過換成用英語表達。
∎ 3歲開始 英語啟蒙閱讀能力建立!
三歲開始(約相當幼兒園小班年紀)可視幼童穩定度,進入英語閱讀啟蒙階段,這個步驟需搭配相關常見字遊戲、學習單等,依據我們的經驗在家自學是完全沒問題的!
常見字(Sight Words)和自然發音(Phonics)是建立英語閱讀能力的兩大基本功。兒童初級讀物內有75%的單字來自 Sight words,只要掌握約莫220個常見字,幼童就可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

要特別提醒的是,閱讀是必須持續不間斷的功課,不論後續漸進加入口說、寫作等,閱讀都不能偏廢,務必同步進行、交叉練習。
∎ 4歲導入線上英語
『自然發音+真人口說』齊步走
完成常見字閱讀後,隨即導入第二個基本功~『自然發音』訓練,從語言系統來看,英語屬「拼音系統」,拼音系統的教學原則須採循序漸進來進行,也就是必須從認識26個字母拼讀音起,再到子音、母音,系統性地修習自然發音。

實話說,舌頭擺放位置、嘴型等都會影響發音的精準度,對於要當年學KK音標的家長自行教授小朋友自然發音,我們認為是難度極高的任務,即使現在線上影片如過江之鯽,我們都強烈建議自然發音這一塊『委外』交給專業的來,而線上英語是我們認為最好的選擇,不僅爸媽不用自己先埋首苦讀,還可讓孩子用母語人士的方式,原汁原味接受正統發音訓練。此外,為免枯燥的發音課,同時間也建議納入英語口說的課程。
依照觀察結果,若一個孩子能從四歲開始,固定採用線上英語學習,同時搭配持續閱讀,都能在小二(約當7-8歲)具備扎實的英語「表達溝通」能力(尤其是聽、說、讀三部分),絕對比升上小一二才臨時抱佛腳,直接丟到補教系統內,從此將英語當作「學科」來處理的急就章方式勝過千百倍!
【同場加映】語言學習應該被當作「術科」處理,而非「學科」對待!
那什麼是「學科」?什麼又是「術科」呢?
傳統的「學科」,多半泛指需要記憶、背誦、甚至「為了考試」存在的科目,例如國文、史地,甚至英文在台灣教育體系中也一直被視為「學科」來處理。
那什麼又是「術科」?所謂的術科,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考試,不需要背誦,但是需要常常練習,以得到好效果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