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Maya時期,我們對於兒童「母語式英語學習法」一知半解。經過漫長六年從旁陪伴、觀察Maya學習成長之餘,同步積極汲取、整合國內外相關母語學習邏輯與知識,理論與實務交相佐證下,決定讓我們家與Maya相差七歲的小兒子~Willie威利,從10個月大開始(Maya是3歲送全美),透過專業母語輔助系統(寰宇迪士尼)在家營造英語環境,自己教出雙語寶寶。

⎮ 10月大寶寶的威利經驗
經過20個月開心、無壓的情境英語日常,帶著威利牙牙學語,積極在小男孩語言發展「沈默期(Pre-Production Period)」階段透過大量聲音、影像、真人對話互動等多元 input(輸入)的灌溉,終於在快2歲半,進展到「早期詞彙輸出階段(early-Production Period)」和「初期句子形成階段(Speech Emergence Period)」之間,不僅理解力、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完全可自主生成具備句子架構的簡單句(威利目前看英文卡通零進入障礙,與母語國家幼兒如出一轍)。
威利上DWE美語活動 威力學伴兄弟會飛牛2天1夜 威力兄弟會成立見面會 具備可輸入性理解後,一起延伸學習超easy
例如那天我們一起看卡通版侏羅紀公園,暴龍追著小男孩,我脫口問威利 Who is hiding? 他回答我 The guy is hiding. 使用 “guy” 這個term著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昨天又在社團分享,威利看到卡通滾下巨石,脫口說 big rock而非 big stone,但在公園散步看到小石頭知道是stone(註)
因此,作為貼身陪伴的主要照顧者的我估計,威利再半年伴隨構音臻至成熟,3歲要英語力全開應不成問題。
(註)其實不只 Rock vs. Stone,之前鰻爸在講座直播時也提過像 Pizza vs. Bread,Jump vs. Hop,甚至是 Walk vs. March,這些發生在威利身上實際的例子,談的就是幼兒如何從大量的「可理解輸入」的過程,直接理解名詞或動詞之間的微妙差別,並精確的掌握用法。

⎮原生中文家庭 最接地氣的台灣作法
我們和大多數六、七、八年級生的台灣家庭背景相似,既非英文專業、夫妻一方也非英母語人士,英文普普,沒能力在家與小孩進行全英語互動,卻又希望能把握幼童語言黃金階段,善用天賦、借力使力,送給寶貝這輩子帶不走的禮物。
在Maya階段,我們徹底理解中文家庭在執行雙語教育過程中,普遍遭遇的困境與挑戰,只能交給專業學校;在Willie階段,用理論、實務打通任督二脈的我們,選擇帶著威利一起走「第二母語在家學」的實驗道路。
so far, so good.
20個月過去了!
這段走了學齡前1/4的學習之旅,給予我們在「雙語寶寶養成」提供豐富的觀察與收穫。不論從語言學習邏輯、實戰經驗回頭去對照,相信「如何在家教出雙語寶寶?」這個題目上,與大家站在同為父母的視角(不是老師) ,肯定更接地氣同理家長的困境與挑戰,為大家點出問題點、提供正確觀念與態度,進而提供解決方案。
簡單、易複製、容易執行的台灣在地作法,就是整個解決方案的三大重點。
老話一句:「學語言,是需要大量練習與模仿的,真實互動則扮演其中高度重要的元素,這個關鍵更是操之在家長手中。」
⎮架構在語言學習邏輯下的解決方案

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的五大階段(Stag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順序,參酌威利實務經驗後,特針對進入【24個月英語啟蒙閱讀計畫】之前的2-4歲幼童,擬定了一套【啟蒙閱讀前的準備】獨家建議學習方案(詳細幼童語言學習原理請參閱社團專文,點選左側字體若無法觀看,請先加入同名FB封閉社團-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在此須先特別說明,由於威利是直接使用完整「螺旋式建構」的DWE母語輔助系統,各式「可理解式輸入媒材」肯定是相互呼應、反覆出現去達成語感建立的最佳方案;這次特別為社團中文家庭設計的2-4歲幼幼方案,取材市售現成的內容,均是盡力符合語言學習邏輯去安排配置的,但不論如何巧妙挑選,彼此間的關聯性絕對無法和像DWE這類型完美整合的輔助系統相比,家長必須有共識「拼裝車」和「訂製車」效果肯定無法一樣,但方向絕對是正確的,只要堅持執行建立基本可理解式輸入(語感)指日可待。

(不得刻意擷取部分)並註明來源出處
我們建議的具體可行作法
承上,以「可理解性輸入(CI, Comprehensible Input)」為架構基礎下,我們挑選了如下內容:
- DWE寰宇迪士尼-可愛美妮入門方案(PA+SA+Talkalong)
- 親子在家10堂課情境英語
- Fun Reader跨學科系列有聲讀本
- Rhymes & Rhythms Collection歌謠學英語5書5CD(110首歌曲)
- BabyTV (Maya使用)、Mother Goose Club (威利使用)、Super Simple Songs 等幼幼頻道

(1) 母語輔助學習系統:DWE~可愛美妮組合
針對「學齡前可理解性輸入」的作法,我們威利(目前2y6m) 採用知名母語輔助學習系統~寰宇迪士尼作為主教材。使用20個月下來,只能說「一分錢,一分貨」,是「原生中文家庭」家長值得投資在幼童英語教育的花費,尤其對於所謂「菜英文」爸媽(註)會是最佳引路人,重新與孩子一起「學」而非「教導」的觀念,前提則是必須堅持使用(★ 歷史文章:更多寰宇必追10大直播,參考社團說分明)
DWE的價值唯有真正理解以下關鍵要點的爸媽,才能看到價格背後蘊藏的學習含金量及量能。
① 在生活各場景實現「螺旋式架構」的不易
② input/output執行的重要性
③ 拼湊組裝的教材彼此間關聯性低落
④ 搜羅教材耗費時間長
(註) 我對「菜英文爸媽」的定義,具備基礎英文能力(英檢初級聽讀各可得100分者),可進行簡單句口說,長一點句子文法就不盡然正確,透過肢體語言、比手畫腳出國不成問題的家長。
但接觸過太多家長後反覆思考,對於無法入手完整系列者,怎麼的小資方案可兼顧學習效果&預算,組出一套平衡的方案?
而【可愛美妮+24個月閱讀計畫】正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讓1.5-2歲的幼兒,透過DWE專為幼兒設計的教材,花1年半到2年時間,快樂持續落實可理解性輸入這段重要「語感」養成階段。
雖然只用了1/3套,但只要是正規會員,也能使用相關會員支持系統的服務,參加像美語活動、電話美語、Face call等有條件式的output練習。待有了基礎語感後,具備簡單聽說能力,三歲銜接啟蒙閱讀肯定會相對輕鬆容易。願意依照我們這份菜單落實執行者,隨便都能屌打「雙語」幼兒園出來的小朋友。(獲得少量試用回饋粉絲,需要者可私訊LIne客服索取 : @388ngcio)

DWE可愛美妮組合
扮演3歲前可理解式輸入角色,透過 Play Along+Sing Along(緊扣全系統的130首歌曲)+Talkalong 三大塊輕鬆入門,讓孩子在開心唱跳中,掌握美語的語感,學習起來輕鬆無壓力並引發興趣,進而愛上美語(本階段如何搭配我們規劃的整體配套使用,可以看社團直播或私訊我們進一步了解)

(2) 情境英語:親子在家10堂課
以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父母可以把與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動作(動詞),直接搭配明顯的肢體動作或表情來表達。這其實也是多數第一母語的輸入來源。我們在社團裡曾經介紹的幼兒情境英語的十堂課,其實就是TPR 的具體例子。
此為我們於2020年,中文家庭雙語小孩社團曾開辦【鰻威小幼幼情境英語班】使用的共學內容,當時特別參酌DWE的情境英語形式,設計每週一主題,提供給上課親子使用的情境對話內容。情境英語是我們的經驗中,作為「可理解式輸入」非常重要且效果最好的一環,需要和孩子反覆、大量、不厭其煩的搭配聲音和動作,在日常生活各環節與孩子開口互動。

短句內化是重點!
先廣再深、疊加主題,反覆大量增加親子互動情境
建議爸媽依照每週一主題設定,將主題內6-8個句子熟記後(多說幾次並且動作就能內化,不需要請小孩背誦),當週在該情境下反覆和孩子進行練習。進入第二週後,請將前一週的主題疊加上來,這樣每週能夠說的英語內容就會愈來愈長,漸進從點、線、面,慢慢講出幾分鐘完整且簡單的英文對話!
特別提醒,經驗中不少家長一開始會覺得6~8個句子很短,很強迫的想要把整個情境「填補」更完整,基本上這就叫做 “揠苗助長”,當句子無法內化成為自己的時候,記也記不起來,基本上很快就會放棄了!
所以不是情境英語難,是新手不明白這個方式進行的核心重點,像我說的「疊加主題」讓可以用英語互動的場景增多,才是爸媽真正應該專注和努力做的事。
(2) 《Fun Reader》學齡前跨學科有聲系列
🔥 分段使用建議:其中「主題歌曲律動」我們將其歸納在TPR分類,可於1.5~2歲即開始與孩子互動。
媽咪下指令,阿薇自己找對對應貼紙了,真棒! 很愛貼貼紙,五官主題早在沈默期就學很多了 跟著律動老師唱唱跳跳,Point to my nose. 沒想到貼紙黏到空格裡做得蠻好的,都沒幫忙喔!
★ 適用年紀:
專為幼兒園小班~零程度小一生設計
★ 系列配置:
共四階(Level 1-4),每階均含6書+6CD+學習單,計24大主題。
(第一階目前已上市,全系列預計2022年5月完成)
★ 系列特色:
依「主題式、跨學科」規劃、內容長度及使用單字量區分。一本一主題,依據每一主題教學重點,分別從Language Arts(註1)、Math、Science、Cooking、Art and Craft、Music、P.E.(註2)、Social Study八大面向帶入主題。

⬛️ 專為主課程設計朗朗上口的歌曲,讓幼童唱跳中跨出閱讀第一步。
⬛️ 主題故事貼近實際生活經驗,輕鬆累積基礎英語詞彙。
⬛️ 故事主題融入「跨學科活動」設計,培養閱讀力同時也兼具思考力訓練。
⬛️ 每一主題隨書附贈CD光碟,訓練聽力、跟讀好幫手。
註1)在美國,語文課不叫「英語」,而是叫「英語語言藝術」(ELA, English Language Arts),主要融合了閱讀、寫作、文學欣賞等內容。「Language arts」就可以看出,語文課程不僅啟蒙孩子的語言,更培養孩子語言表達的情緒、對意境的理解和文學鑑賞能力等。
註2)P.E.(Physical Education縮寫)就是所謂體育課。在Fun Reader系列中P.E.部分融入唱跳互動元素於主題中。

《Fun Reader》系列有著超搶眼的大紅色封面,加上超可愛畫風的英文讀本, 9 月中才正式出版。專為學齡前幼童設計的《Fun Reader》,跨學科練習活動,數數、配對、走迷宮、畫圖上色等,還有最受歡迎的貼紙遊戲及歌曲律動。
整系列超適合3歲以上小班幼童,將小幼幼們「日常生活樣貌」統整設計成主題,五官、玩具、寵物、家人、生日、動物園,圍繞著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大小事進行,企圖像國外母語孩子般,用好玩、有趣的心情「浸泡」在英語世界,藉由歌謠、跟讀、填字、律動、手作、著色等不同刺激,按部就班進行input/output的良性循環。
一主題一專屬歌謠 遊戲手作,學習不再一成不變枯燥乏味 主題活動,認識形狀、顏色 建議1-2週一主題
認識形狀,一起來貼貼看 每主題對應2頁貼紙
每本書都扣著一個生活主題,跟實際生活經驗做聯結跟延伸,開啟親子共同話題,英文真正成為帶孩子認識生活的工具!像是 my face,認識自己可愛的臉蛋; toy house,聯想到自己的玩具;our pets,談到一起生活的寵物,都是我們生活的日常(下圖為Level 1全六書)
⎮ 🌟 真人唱跳律動,大推!
其中我很喜歡且推薦的部分,是每一個主題歌曲搭配「真人老師唱跳」的律動影片。這很類似DWE(寰宇迪士尼)的Play Along(PA)一起玩系列,因此建議2歲開始就能先使用這部分,讓孩子熟悉聲音,歌曲裡連結肢體動作更融入句型,正是所謂「情境英語」(學術用語稱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肢體回應教學法)的具體落實。
★ 建議作法:歌曲中句子唱熟後,直接應用在日常對話中反覆練習,直到內化成習慣(CD有提供Song-Let’s read版本)。
像My Face的歌詞『 Eyes, point to my eyes. Nose, point to my nose. Mouth, point to my mouth.都是可以直接作為和孩子對話的基本內容。
除CD光碟還提供真人影片教學 P.E.唱跳律動課
進行一段沈默期的可理解性輸入後,小朋友具備些許語感,約莫3歲準備開始常見字讀本(Sight Words)時,整套《Fun Reader》便可加入一起使用,之前熟悉歌曲旋律,現在進階採用 listen 和read 模式進行單字、句型的學習(與DWE的spoken版本相同)。
歌曲部分共計3軌,包含正常歌唱版、歌詞一起唸、純音樂,在家也能卡拉 OK。 故事也依段落分割切軌,還有單字帶唸。爸媽也可以自行製作成有聲讀本,操作上會更為便利。
在眾多以 Sight Words(常見字) 或 Phonics(自然發音) 為主軸的學齡前讀本相較,《Fun Reader》主題故事設計的確很不 一樣,故事性大增,用心將幼兒園學習作法搬回家裡,利用重複性的句型架構,輕鬆跟讀與學習。
讀本中所使用的單字和句型,全數經過精心挑選,符合該階段孩子語言能力及生活日常常見物品、用字、數數…每本含 6-10 個單字,份量剛好,加上遊戲貼紙,玩中學,擁有絕對成就感,可視為等同於DWE主課程角色。
課文,採用重複句型 顏色+形狀+goew here.
此外,每本書最後皆有(1)Word Band主題重點單字,和(2)think and talk延伸問題設計, 鼓勵孩子在聽完故事後,將得到的資訊及所學到的表達出來。
⎮ 🌟 Worksheets專用學習單
藉由活動式設計的題型,方便家長檢視孩子的學習成果。
六書+六CD+活動學習單乙本 學習單輕鬆檢視學習成果 學習單對照每一本主題內容 學習單目錄頁
《Rhymes & Rhythms Collection》 聽歌謠學英語(5書5CD)
本套書特色:(10/5提供《Fun Reader+Rhymes & Rhythms Collection》限量30套)
★ 首首搭配色彩鮮明插畫,為孩子營造學習情境
★ 內含110首英語系國家的歌謠與韻文

由於英語是有節奏的語言,因此從歌謠或韻文中認識英語獨特的音韻,是很好的方式。尤其一邊唱歌謠,一邊看圖片故事的方式,或是一邊聽歌謠,一邊表演動作的方式,很容易讓聲音與意義產生連結,成為一種最適合給嬰幼兒的可理解輸入。
🎯 但要特別提醒的一點:光是歌謠,缺乏圖片或者動作,是不行的。這也是很多從小聽英文歌曲的孩子,但卻沒有培養出語感的關鍵原因!

因此,1.5~2歲幼童,我們建議爸媽可藉由這一套收錄110首最經典童謠、韻文和現代童詩的《Rhymes & Rhythms Collection》套書,哼唱童謠韻文,刺激孩子的語言發展學習和發展。
這階段請先以「聽」歌謠、「看」圖片為主,最好能將這110首歌曲聽到滾瓜爛熟,且不需要硬要拉小寶貝們過來看或背誦歌詞,自然朗朗上口是執行重點(沒事就都當作背景音隨處播放吧!)
另外,4歲開始進入學習Phonics自然發音階段的孩子,透過聽歌曲、朗讀歌詞的過程,亦可幫助孩子潛移默化理解自然發音的規則,因此也非常建議搭配《Rhymes & Rhythms Collection》一起使用。
《Rhymes & Rhythms Collection》依文字難易與發音特性,分別為K, 1A, 1B, 2A, 2B五冊書籍。

另外,每一首歌詞值得注意的單一字母發音、或組合字母的音韻,除了會在歌曲最後特別示範,也標示在歌本下方(如下圖所示)。


專為幼幼設計的節目或卡通動畫
觀看句子很簡單,劇情也很簡單的卡通動畫( 歷史文章參考:【幼兒英語】0-5歲嬰幼童,在家用這些「情境英語歌」輕鬆唱跳學英語 )
例如像英國BBC的《Baby TV》 ,全球首個專為嬰幼兒而製作的電視頻道,完全不設廣告,24小時全天候播放一系列由兒童心理學家、嬰兒發育專家等共同參與創作獨一無二的電視節目。Baby TV 的內容,對於幼稚園以上的孩子也許已經覺得無聊,卻很適合二歲這個階段。

像 Maya 在上小班之前,陸續看了一整年的Baby TV 進行「可理解性輸入」的過程,印象很深刻除了教很多數數、顏色、時間等外,Mayay最喜歡的一個叫做【Billy Bam Bam】節目,一次5-7分鐘小影集,經常吵著重複看,由於Baby TV和台灣幼幼台一樣是有時刻表的,最後我們只好每集都錄影下來要看隨時都有。
回過頭檢視,我們認為這是她在進全美幼稚園之後,沉默期只有短短一個月的重要關鍵。
最後,特別叮嚀爸媽的是:在這個階段,勿心急!
孩子還不會主動說,是正常的,別等不到一夜長大因此就停止輸入,或者企圖以壓力或引誘手段,
讓孩子提早說一些低級別的話語。
更重要的,讓孩子認識「字 word」 與「字母 letter」,絕對不是這個階段的重點,而且甚至應該被避免的;透過可理解輸入來默會語言中的聲音與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將直接影響孩子對英語音韻的熟悉程度,以及對基礎詞彙的多寡,這兩者才是孩子3歲後進入啟蒙閱讀時最關鍵與寶貴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