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日常每個角落的「探究式學習」
上週某一天做換季整理時,看到自己過往買的一些包,靈機一動對他們的真假產生了好奇,便借用Maya的《uHandy行動顯微鏡》一窺究竟,也趁機教我家大小姐分辨真假包(噗,這對女人是必備技能!)
不看還好,一看真的讓我驚呆了(由於鏡頭下的世界有點恐怖,放後面請小心服用)

我好久沒有使用的的山羊皮包在顯微鏡下,的確有真皮毛孔,幸好非贗品;但同時也發現很多狀似雪花的意外訪客~「黴菌」,顯微鏡底下附著在皮革上的黴菌真的不是普通噁心,也讓我對這個愛包很有障礙。(有興趣的爸媽可以到 粉專看看之前我讓大家猜的答案 十分有意思)



因此,我和Maya兩個人去google如何處理久沒使用發霉包包的方式;後來,我還丟了些問題給Maya:『為何這個會發霉,那個不會?到底哪些東西容易發霉?』,不立刻給出答案(或許說我們根本也不知道答案),讓小腦袋自己去思考。
就這樣我們母女倆花了2個多小時,上了一堂有趣、驚喜又扎實豐富的探究課程,誰說探究式學習一定要去念某一類學校才能實踐,生活中俯拾皆是,就看家長如何引導並願意給出孩子空間;此外,從關乎切身事物出發的探究,是令人充滿期待、停不下來想挖掘、願意嘗試尋找解方的奇異之旅,非常建議每個想要培養孩子探究精神的家庭,從「生活靈感」出發吧!


另外,在餘悸猶存之餘,還是要提醒姐妹們,以後買包一定要記得帶行動顯微鏡嘿(能夠學以致用的學習才是真)!
【👧🏻 鰻威小教室】如何看穿皮革的真假?
答案是「毛孔」。在皮格上,有瑕疵反而是真皮的證明,取自動物的真皮會有「毛孔」、不規則的紋路,反觀合成皮的材質是塑膠,即使有真紋路通常也較為規律。
發霉了,如何去霉?
發現包包上出現小白點時,這時可以準備 75 度的酒精、保養油、抹布等物品,就可以進行去霉的處理。首先使用乾布把包包表面擦拭一遍,將黴菌擦拭乾淨後,再用酒精擦拭一遍,然後使用保養油保養後,放置通風處即可。 但擦拭後表面仍有斑點存在,就表示菌絲已深植皮革中,需要送至專門清潔包包的店家來處理了。




_ 看見微小靈感的力量! _
找到興趣,才能玩出大不同!
行動顯微鏡的兩層意義
顯微鏡,原本是科學家用來觀察微觀世界的工具。

對小學生而言,擁有一個顯微鏡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有人會說,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照片,可以讓孩子知道「哇,原來xx是這個樣子!」然而,在網路時代,有什麼樣的照片是 google 不到的?不要說一般顯微鏡所能帶來的放大百倍千倍的照片,連電子顯微鏡下的分子世界,只要跟google 大神呼喚一下,要什麼有什麼。還需要為孩子準備顯微鏡嗎?
的確,如果完全從「知識」的立場,現今的孩子不盡然需要顯微鏡(甚至應該不需要背誦與記憶任何死的知識)。然而,讓孩子有個顯微鏡,尤其是個可以隨身攜帶、將專業的顯微能力濃縮到掌心的顯微鏡,在現代的小學教育環境裡,其實賦予另外兩層重要的意義:


讓孩子保持「好奇與探究」的心 (Inquiriers)
第一個意義,是讓孩子保持「好奇與探究」的心(Inquiriers)。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國中之後,都在問如何讓孩子有好奇心、有創意、有主動求知慾?因為,這是現代的高中與大學對學生的期待。但問題是:
好奇心與求知慾並非被培養出來,而是被保留下來的。
過度重視對知識的記憶,以及過度從事對解題的練習,讓探究的過程從多數孩子的小學生活中消失了。當然,我們可以理解台灣年輕一代父母在忙碌工作中,也許沒那麼多的心力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所以,給孩子多一點想像的空間,多一點觀察的工具,多一點探究的自由,不也正是一種在高壓學習環境下的平衡。(參考歷史舊文:鰻爸觀點#02⎮爸爸送給我一輩子的禮物!)
一個可以隨身攜帶,走到哪用到哪的顯微鏡,的確是具備這樣意義的。



讓孩子理解「視野與觀點的影響」
第二個意義,是讓孩子理解「視野與觀點的影響」。
當孩子很小時,就在他們的血液裡灌輸:「同樣的事物,在不同角度,不同距離之下,觀察所得到的視覺印象,以及因此受到的心理影響,可能天差地遠。」等他們長大後,自然更能理解,不只「用肉體眼睛看具體的物體」時會如此,「用心靈思維看各種抽象的事情」也是如此。
隨著觀察者的視野與參與的距離親疏,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詮釋與感受。這樣的理解,其實也正是培養開放心胸(open-minded)、樂意關懷(caring)、以及善於溝通(communicators) 這三種終身學習者特質的重要基礎。

父女的生物觀察課⎮洋蔥表皮細胞
『哇,是不是好美!』還記得求學階段顯微鏡下的洋蔥表皮細胞嗎?


這是某個晚上煮完咖喱飯,鰻爸心血來潮切了半顆洋蔥🧅想帶Maya認識表皮細胞,沒想到前後不到10分鐘,洋蔥表皮切片就完成了。很興奮當好奇心隨時降臨, 《uHandy行動顯微鏡》就能帶著全家人一起徜徉在奧妙的微觀世界!
🧅 教你製作洋蔥表皮切片!







《uHandy行動顯微鏡》探索微觀小宇宙
記得Maya要升小二前的暑假,經過科博館前的一家叫做《Novigo 劇場與博物館》的店,門口陳設排放了一台古董級的傳統顯微鏡和一些載玻片,Maya便像發現新大陸般的湊過去想要看,經詢問店員得知那只是裝飾,顯微鏡已退役無法真正使用,當下Maya非常失望並希望能有一台屬於自己的顯微鏡。

當時,爸爸真的有去幫她找(我是不太清楚找的過程),但一部分是考量實驗室型態的傳統顯微鏡(如右下圖)笨重且使用侷限性很高,價格也動輒數千甚至破萬,忙碌中也就擱置了這個念頭。



後來經由老師推薦認識了 《uHandy行動顯微鏡》 後,一顆不到50公克看起來像是夾是廣角鏡頭的高、低倍鏡,搭配手機或平板,行動實驗室立馬跟著走。此外,它也是市面上最完整的生物 STEAM 教具,高低兩種倍率的顯微鏡頭,從表面材質紋理到結構細節,都能清楚看見。
🔬 現在就幫孩子打底必備的自主探究力:https://uhandy.cc/iris
【備註】下列機種經測試無法使用,請自行留意。
Sony Xperia 1、Sony Xperia XZ2、Sony Xperia XZ3、紅米 K30。HTC One M8 鏡頭夾會遮蔽部分螢幕。

uHandy 開創全新的顯微體驗,獲得各界殊榮自然不在話下,世界四大設計獎 《Good Design Award 日本優良設計獎》的肯定,美國 NPO 矽谷非營利教育組織 Common Sense Education 推薦為「最佳教育科技產品 Best EdTech」。

🔬高倍鏡:與專業顯微鏡比較
爸媽們可能會想,一個長得和拍照廣角鏡頭差不多的鏡頭夾,真有這麼大本事?
其實,剛開箱看到那小小的兩支,我真的就是這樣想的;可實測體驗後便徹底改觀。
將同樣的樣品,分別在 uHandy 高倍鏡,與專業研究用的桌上型顯微鏡下比較,uHandy 行動顯微鏡提供了足夠好的解析能力,易於攜帶、容易上手,大幅解決時間、空間限制,上山下海,融入大多數的應用及主題,俯拾盡是生活學習場域。


更值得一提的莫過於獨家「創新貼紙採樣」與「專利立體凹槽貼紙」兩大設計,大幅降低標本取得與製作的複雜度,這才是最能貼近想培養一個生活觀察家的硬體規格,也是鰻爸超級滿意的一點。
鰻爸說:「引導孩子嘗試探索初期,過於複雜與不便的前置準備,是澆熄孩子興趣與熱情的一大問題。」而《uHandy行動顯微鏡》 不但克服與解決了這些難題,專為手機、平板設計的顯微鏡頭,達到最佳解析與放大倍率,堪比實驗室級解析度,像我自己尤其偏愛高倍鏡。


對了,製作玻片標本也辦得到,是不是超酷!
除靜態觀察外,uHandy也支援觀察動態的水中微生物(更多影片操作與創意)

爸媽們以為看完就結束了嗎?
哦,不是唷!將眼睛所觀察到的事物給詳實紀錄下來,也是探究過程中重要一步驟,而uHandy的「樣品收納&觀察記錄簿」提供了孩子們最佳的管道。
🔬 現在就幫孩子打底必備的自主探究力:https://uhandy.cc/iris



鰻威媽:探究學習,是生活態度與習慣!
我們自己使用這段時間以來的建議是,學齡前兒童可以從「低倍鏡」入門嘗試和確認興趣,國小三年級以上,除日常觀察外,可以開始學習採集、製作大自然樣本,踏出自主學習第一步。(uHandy官網瞭解更多)
不管你想要為孩子選擇入門或進階套組,鰻媽我最想對爸媽說的心底話是:『千萬別買了後,成天對著孩子喊去拿顯微鏡來看啊,這絕對是扼殺孩子好奇與熱情的元兇!』
探究的精神,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與習慣,是需要經由親子共學中,小心被呵護、保留下來的原始人類天性,不仿和我一樣,從爸媽各自喜歡的題材去找靈感,過程中意外驚喜與發現,才是驅動自主學習不斷持續的最佳動力。
🔬 現在就幫孩子打底必備的自主探究力:https://uhandy.cc/iris
🔬 現在就幫孩子打底必備的自主探究力:https://uhandy.cc/i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