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英文」邁向「用英語學」
當孩子透過常見字讀本(例如說CBK,或iEnglish 的1─10級)建立基礎的「聽/說」能力之後,家長們會很自然的希望孩子可以有更多元化的英語學習,特別是期待孩子以英語來學習不同的生活常識、社會規範甚至科普觀念,這是台灣家長們很常見的需求。

傳統上,這樣的需求只能送去全美的ESL 學校讓老師教,因為多數家長沒能力讓孩子在家做這類型的「自學」。但去學校學的核心問題是:「如果在家不練習,其實也是很難有什麼成效。」這個理由很簡單,即使是小學裡用中文教的自然與社會,若孩子回家都不看,肯定就很難有太大的進展。

因此,這種「純上課,既沒落實預習也缺乏複習」的模式,正是目前多數兒童 ESL班(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殘酷現實。

是過去傳統百科書籍的一大缺點。
換句話說,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可以開始用英語學會更多生活規範與知識,那還是得找到一些可以在家做「經常性練習」的方案,像我們曾推薦過綜合生活、 科普等多面向的《 Reading Box》 這類型分級讀本,就是很好的選擇。但話說回來,多數家長會很喜歡像《 Reading Box》這套跨足領域廣泛的讀本,但孩子就要看個性,遇到科普類型文本很抗拒不買單的小朋友大有人在。
其中,關鍵就在於終究英文不是母語,加上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足,所以直接用英文來學習知識類的內容,對多數孩子來說會出現一定的難度;類似的現象我們在很多 iEnglish 處於十幾級的孩子身上也有觀察到,同樣是十幾級的讀本, 同樣配上相當的圖片/照片,故事類文本(Fiction)孩子可完全駕馭,但非故事類(Nonfiction)的social study 或Science 主題就容易卡住。
知識性啟蒙閱讀的挑戰
當然,在這個軸向上的英文閱讀,家長通常不具備足夠英語能力來協助孩子,也是一個普遍的限制。所以,讀本或教材內容的「表達方式」是讓孩子是否能足夠理解的重要的關鍵。



此外,雖然家長們內心多少都期待孩子可以多「讀書」,但事實上大班到小學中、低年級階段的孩子,他們更喜歡(也更能接受)卡通與漫畫這類視覺化的 內容;尤其是很多從二歲前就逐步接觸3C產品的孩子,甚至還需要加上互動遊戲的元素,才有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順帶一提,這也是我們不建議幼兒每 天使用以手機app為主體學習英語產品的原因)。
總結來說,重視英語教育的中文家庭中,企圖讓孩子以英語學習各種領域知識的需求並不低,但落實不易的根本關鍵就在於「教材」本身。
為解決這樣的困境,在遍尋各類教材教具後,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覓得符合我們理想中,可克服上述學習過程瓶頸的全新自學教材。正如同【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以往一貫的態度與模式,分別讓四個不同的孩子,親自實際使用超過一個月後,我們認為它相當程度的解決了上述的困難。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一段「傳統土法煉鋼 vs. 現代科技育兒」 如何大不同,順便一窺這套教材的精華片段。(影片中有超級療癒Ellie被青蛙嚇到「怕怕」,拍拍的畫面。孩子真實的反應騙不了人^^)
接下來,我將從四個角度來分享為什麼欽點這套教材?將其定位為〖後語感階段〗大班以上,乃至於國小階段兒童的「科普聖品」(我們甚至認為,依照台灣學童普遍英文能力,該產品部分系列甚至高中生亦可適用)。
🌈 [ 預吿 ] ARpedia台灣台灣正式首波銷售將於6/5-6/15開團,唯一一檔初相見甜甜價,密切關注近日我們的最新動態與剖析。
<ARpedia虛實互動式英語繪本>四大核心價值




一、口說優先
以聲音為主,文字為輔的表達形式,即使識字能力很有限的幼童,也可以 開始「聽讀」更多元化與更知識性的內容,過程中同時繼續強化「口語理 解」的深度與廣度。這點呼應我們一向認為學齡前,甚至到低年級階段的 英語學習,應該以口語優先的主張。
二、視覺化與互動式的理解過程
除聲音與文字外,同時搭配動畫與影片的輔助,大幅提高各種陌生事物與 抽象觀念的「可視覺化程度」,進而讓這些新事物轉化成「可理解輸入」,大幅解決傳統紙本學習的困難。
尤其透過擴增實境 (ArgumentedReality )技術,有趣的動手操作,巧妙把孩子帶入學習主題的場景中,建立 1對1的人機互動,相當程度上可以降低孩子因生活經驗或見聞不足造成的 理解力限制。這種透過數位技術所建構的半虛擬世界,雖然不是孩子完全真實的觀察或生活體驗,但依舊可以符合「現象型」教學法的精神,讓學習場景可以大幅擴張,進而豐富孩子的詞彙範疇及語言能力。
三、以孩子為中心的學習模式
孩子收看傳統的知識型卡通,如《Blippi 》或《魔法校車》之類,最主要挑 戰是:「很多時候,孩子還等不到他有興趣的部份出現,就已經失去耐性 跑走了!!」相較之下,ARP 提供以紙本+App+AR的操作,提供非線性與多維度的學習路徑,充分滿足不同認知偏好的孩子的個別需求。


換句話說,每個孩子在使用ARP時,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的學習模 式,並非傳統卡通或書籍常落入以「家長或作者」為中心的閱讀路徑,這 點是以「現象為基礎的探究式學習」最重要的主張。
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去年底ChatGPT隔空出世,直接引發資訊產業巨頭之間的人工智慧大戰, (請收聽我們關於人工智慧對教育影響的觀點)也提早人類社會推入人工智慧時代。其中,衝擊最大的就是傳統的教育產業。
因為,人工智慧的興起意味著傳統依靠單向傳播,以課本或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記 憶的教育模式已經完全成為過去式。從今天起的教育,只能是探究導向 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很明顯這與過去家長們習慣要求孩子按照課表與章 節進度來學習的模式相比,前述ARP 提供的非線性與多維度的學習路徑,將更吻合探究導向學習的大趨勢,這也是【中文家庭雙語小孩】持續努力前進的目標。
建議適用對象
[ 適用對象 ]
1、四歲以上,有基本聽說能力,可以把ARpedia當作互動有聲書來操作,同時學習知識性內容,並擴充詞彙量。
2、iEnglish 15級以上小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主題,視為深度延伸閱(精)讀。
🔥 新增社團直播連結
台灣首發團購檔期|2023/6/5-6/15 於鰻魚家家酒粉專開放,甜甜價僅限首發團。更多ARpedia相關分享與開團好康,歡迎加入我們 https://linktr.ee/bilingualk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