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增社團直播連結
台灣首發團購檔期|2023/6/5-6/15 於鰻魚家家酒粉專開放,甜甜價僅限首發團。更多ARpedia相關分享暨0-12歲英語教育討論,歡迎加入我們 https://linktr.ee/bilingualkid


【開箱1】是不是讓你超心動,超想馬上拿出魔法小卡把ARpedia立刻帶回家呢?揪斗媽爹,修但幾咧(再等一下),看完【開箱2】你會更無法不帶它回家!
我要怎麼開始?
如果你是第一次購買ARpedia,請務必購買有包含SPOTTY長頸鹿閱讀支架的「經典入門套組」!SPOTTY長頸鹿不只是閱讀支架,長頸鹿的下巴有顆驅動AR互動體驗的神奇鏡頭,你萬萬不能沒有它呀!



經典套組是什麼?
【經典入門套組】指的就是《Into the Curiosity Q》系列
系列本數|10本
難易度|★★★★
支援語言|US美式英語、UK英式英語、JP日語
主題名稱|包含:Dinosaurs (恐龍)、Milk Feeding Animals (哺乳類動物)、Egg Laying Animals (卵生類動物)、Insects (昆蟲)、Weather (氣象)、Earth (地球)、Space (太空)、Transportation (交通)、Robots (機器人)、Music (音樂)。
內容物|如下所列

- SPOTTY長頸鹿平板閱讀支架(一台)
- Into the Curiosity 系列繪本(10入一組)
- 著色圖卡(1本)
- type C 長USB連接線(一條)
- type C 短USB連接線(一條)
- 13款著色圖卡+50款硬頁圖卡(若你的圖卡損毀或用完,可以到韓國官方去下載,絲毫不須緊張)








想複習ARpedia適用搭配哪些平板機型以及如何啟動SPOTTY長頸鹿,請走這扇任意門到【開箱1】。話不多說就來為爸媽開箱這套我們稱為「生活百科」的《Into the Curiosity Q》系列吧。
《Into the Curiosity Q》系列 三大特色
|你發現了嗎?
每一本封面都是一個Q。你可以再靠近一點,這些Q其實放大鏡喔!孩子好奇心滿點,對這個世界充滿十萬個為什麼。Q正是這個系列的設計起源。

|你有看出來嗎?
ARpedia以三種設計架構和孩子談不同主題的科普,用三~四個基本概念拆解龐大的主題、用一個個的問題貫穿主題、以及用圖像概念輔助孩子理解。

|你想不到吧?
如果繪本上的小字讓你倒吸一口氣,請你別忘了再吸回去。繪本的內容與AR的互動是雙軸線各自展開,但又神奇的交會。AR互動與動畫技術,讓複雜高深的科普知識變成了有趣的故事;繪本的文字與圖像資訊,更是進一步補充再深入的知識與細節。
開箱:Insects(昆蟲) 主題繪本與互動


我們先一起來開箱【Into the Curiosity Q: Insects】這本書吧!說到昆蟲,你會怎麼和孩子介紹昆蟲呢?給孩子看各種不同昆蟲的照片,或是告訴孩子昆蟲的特徵是會爬又會飛?來看看ARpedia是如何深入淺出、又有效地和孩子談科普吧。
先和孩子一起數數看,封面上一共有幾隻昆蟲呢?七隻、八隻、還是九隻呢?
答案是十隻。為什麼總是有幾隻不容易找呢?阿哈,那是因為昆蟲有保護色呀。

ARpedia用這樣的方式帶出繪本主題「Very Talented Insects」(不可思議的昆蟲),搭配「著色小卡」和AR引導孩子進入不可思議的昆蟲世界。
當繪本與SPOTTY長頸鹿對接上,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不只小花小草在搖動,連蝴蝶、瓢蟲、蜜蜂、黑尾虎頭蜂全都飛了起來,紙本圖像瞬間變立體,相信大人小孩都會驚呼哇嗚。
這時可愛的小綠怪Moya一路追著小蝴蝶,大喊著:「Wait, I want to play with you.(不要跑,我要和你玩呀!)」但蝴蝶飛走,小綠怪失望的說:「Oh well, it’s gone.(唉,怎麼蝴蝶還是飛走了哪。)」這時,封面上的瓢蟲突然伸展出藏在硬殼下的翅膀,朝著你飛來說:「If you want to see butterfly again, go to the Insect Kingdom.(如果你還想再看到蝴蝶,就跟著我到昆蟲王國吧。)」
ARpedia僅用了短短三秒鐘不到的時間,立刻吸引你我的目光和好奇心。但ARpedia要給你的,還有更多!

在這目錄頁上,我們看到ARpedia用14個關鍵問題將昆蟲主題整合在一起,讓孩子用五感循序漸進地探索昆蟲主題。
- 視覺(see):眼睛觀察昆蟲的外貌特徵。
- 聽覺(hear):聽到昆蟲發出的聲音。
- 嗅覺(smell):了解昆蟲為什麼聞得到氣味,也看看昆蟲散發出的有色氣體。
- 味覺(taste):認識昆蟲的食物。
- 觸覺(touch):動手翻土找出昆蟲的巢穴和躲藏的地方。
ARpedia將五感體驗融入百科的學習過程中,讓孩子們在互動中學習,提高學習興趣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認識昆蟲的第一特徵|
接著,翻開第一頁,螢幕出現爆炸頭博士Doctor Ditzy和你說個悄悄話:「It seems like Moya really likes butterfly.(小綠怪似乎很喜歡蝴蝶哦。)」他邀請你一起設計個驚喜給小綠怪。

拿出孩子著好色的「蝴蝶小卡」放在書上,三、二、一,喀嚓!紙上蝴蝶就像施了魔法般,神奇的飛了起來,變成了穿梭在故事的主角。一場你與小綠怪和爆炸頭博士的昆蟲冒險就此展開。
進入昆蟲王國,然後呢?會爬會飛的都叫做昆蟲嗎?當然不是,昆蟲有兩大特徵,牠們有六隻腳,並且身體分為頭、胸、腹三節。我們來看ARpedia怎麼將這樣抽象的概念,說給孩子聽得懂也同時記住吧。
在ARpedia的動畫互動中,小蝴蝶帶著我們飛進昆蟲王國,用了一個小對話引導孩子認識昆蟲的第一特徵。



當小蝴蝶看見蜘蛛和蜈蚣時,她訝異地問:「Oh, hey! Spider and centipede! What are you doing over there?」(奇怪了,蜘蛛和蜈蚣,你們在這裡做什麼?)
蜘蛛說:「We’re having a friendly competition to see which one of us have more legs. I have eight legs.」(我們在比賽誰有最多隻腳呀。我有八隻腳。)
蜈蚣說:「Well, I have so many legs that I lost count. I have more legs, so I win.」(噢我的老天,我的腳多到我數不清了。我想我贏了這場比賽。)
小蝴蝶嘆了口氣說:「Oh dear, you’re not even insects. Insects have only six legs. Just like me!」(你們根本就不是昆蟲啦!昆蟲只有六隻腳,就像我一樣。)
蜘蛛和蜈蚣一愣,急忙和小蝴蝶道歉,快快地離開昆蟲王國。
🪲|認識昆蟲的第二特徵|
ARpedia又會如何和孩子講解昆蟲的第二特徵呢?
將將!沒想到ARpedia是用「螞蟻腰選美大會」來解釋昆蟲的身體分為頭(head)、胸(throax)、腹(abdomen)三個部份,同時破解關於螞蟻是否真的有腰的疑問吧!


在ARpedia的動畫互動中,冠軍螞蟻驕傲地說:「I’m the winner of the Ant Waist Pageant. My teeny-tiny waist is the thinnest of all.」 (我是螞蟻腰選美比賽的冠軍,我的腰是螞蟻界中最細的呢。)這時,爆炸頭博士疑惑地提出問題:「Insects don’t have waist! Are you sure you’re an insect, ant?」(這就奇怪了,昆蟲並沒有腰部啊!螞蟻呀,妳確定妳真的昆蟲嗎?)
冠軍螞蟻漲紅了臉,氣噗噗的承認:「I’m sorry I lied, but I really am an insect. I don’t actually have a waist, but I do have a head, a thorax, and an abdomen. Just like you, butterfly!」 (抱歉我騙了你,我真的是昆蟲!我沒有腰部。我有頭部、胸部、和腹部,就像蝴蝶一樣你。)
🪰|昆蟲的複眼|
那麼,昆蟲的複眼又該如何讓孩子好理解呢?
ARpedia讓孩子拿出「複眼(compound eye)」的Marker道具卡,放在書上左右滑動,透過AI辨識與擴增技術,讓孩子體驗昆蟲複眼看到的世界。


哪個孩子不愛偵探故事呢?ARpedia透過「誰吃了蜜蜂?」的偵探推理小遊戲,引導孩子拿出「誠實鏡(mirror of truth)」的Marker道具卡,照在畫面上的昆蟲上,讓孩子看見昆蟲們真實吃播的畫面,聽聽大家的證詞,猜猜誰是吃掉蜜蜂的兇手。


孩子是否也向你問過「螞蟻為什麼要乖乖排隊呢?」是啊,究竟為什麼呢?
在ARpedia的互動體驗中,爆炸頭博士引導孩子在螢幕上滑動手指,帶著孩子一窺埋藏在地下的螞蟻王國,認識這個特殊群聚的昆蟲生態。


動動小手點選畫面上的小房間,螞蟻們會向你導覽蟻室的不同功能,例如:nursery room(幼蟲哺育室)、queen ant room(蟻后的王室)、egg hatchery room(卵室)、food storage(食物儲存室)。
Alisa老師心得結語
我最喜歡ARpedia的地方,就是它能用孩子喜歡且聽得懂方式,說一個孩子喜歡的故事,並結合真實圖片和影片,讓抽象的百科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而這些有趣的故事不僅讓孩子容易理解,也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輕鬆地參與學習和互動。同時,孩子也能在互動式的學習體驗中,主動探索、學習、體驗和創造,激發探索的興趣、探究的動力。
雖然《Into the Curiosity Q》生活百科系列繪本內容字數較多,略有挑戰,但AR實境擴增與動畫技術,天衣無縫地將科普知識變成有趣的故事,這是ARpedia與市面百科知識或點讀教材的最大不同。
ARpedia刻意將繪本內容與AR互動做成兩軸線展開,但又神奇的交會。不同年紀的孩子都能在ARpedia中,學習到到不同程度的內容,而每一次的互動也都能產生新的收穫。AR互動與動畫技術,讓科普知識變得有趣;繪本文字與圖像資訊,更進一步補充知識與細節。
語感後的幼稚園到國小低年級孩子,可透過ARpedia的AR+Marker互動,對百科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埋下好奇的種子。
具備英語能力的國小旳年級以上孩子,除AR+Marker互動 ,還可以搭配親子共讀或獨立閱讀,對百科知識再進一步地的探究與認識,甚至對有興趣領域往下尋覓答案。
還想看更多《Into the Curiosity Q》生活百科系列開箱搶先看嗎?傳送門往這走:
∎ Into the Curiosity Q: Weather
∎ Into the Curiosity Q: Ear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