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爸觀點#25|英文讀寫素養的培育─如何使用學樂深度閱讀計畫短篇選輯(Scholastic Guided Program short read plus)逐步建立批判性閱讀與短文寫作能力

一、「提問」是思考與寫作的根源

過去這三年來,iEnglish 這套系統透過海量聽讀(泛讀)的方式,對於大幅改善孩子的聽力,口說發音,甚至整個閱讀流暢性上的成效,已經是廣受肯定了。在孩子有了基礎的英語聽讀能力之後,家長自然會開始關心二個進階的需求:

  • 我該如何知道孩子在閱讀之後有沒有理解
  • 我該如何帶領孩子的寫作

第一個需求會涉及「如何問孩子讀本中的問題」;第二個需求則是有關「如何從閱讀中的提問,進入資訊的重組與仿寫,到最後產生自己的話語」。這兩個看似無關的需求,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它們都與「提問」的能力有密切的關係,而提問也正是所謂批判性閱讀的關鍵基礎。

舉例來說,假設孩子讀了下面這段文字

“Little Sharky’s Unique Dream”

This is about Little Sharky’s Unique Dream.

Once upon a time. In a quiet corner of the ocean,
Little Sharky had a special dream: he wanted to be a narwhal.
He admired the narwhal’s unique appearance and its stunning horn.

One day, Little Sharky found a long twig and cleverly fixed it onto his head,
trying to mimic the appearance of a narwhal.
Looking at his reflection, he felt very happy and confident.

Little fish swimming by stared at Sharky in amazement,
and some even mocked him, “Sharky, what are you doing? You look so weird!”
But Sharky didn’t care.
He responded with a smile, “I like it this way. I think I look cool.”

One day, a real narwhal named Whaley swam up to Little Sharky
and happily said, “Sharky, I love your creativity and courage.
You’re not afraid of what others think and dare to chase the look you love.”
Little Sharky joyfully replied, “Yes, I believe if it’s something I love,
I should pursue it courageously.”

From then on, Little Sharky became a little hero in the ocean,
showing all marine creatures that there’s no need to fear others’ opinions.
If you love it, bravely be yourself!

我們要如何透過問孩子問題來界定所謂的理解呢?依據目前美國核心課綱的標準,上面這篇文章可以從下面四種不同角度來問問題。

  • Key Ideas and Details (主要觀點與細節):
    • a. What special dream did Little Sharky have?
      小鯊魚夏奇有什麼特別的夢想?
    • b. How did Little Sharky try to look like a narwhal?
      小鯊魚夏奇如何試圖看起來像一頭獨角鯨?
    • c. What did the real narwhal, Whaley, say to Little Sharky?
      真正的獨角鯨威利對小鯊魚夏奇說了什麼?
  • Craft and Structure (表達技巧與結構):
    • a. Why did the little fish mock Little Sharky?
      為什麼小魚嘲笑小鯊魚夏奇?
    • b.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Sharky’s reaction to the little fish’s mockery?
      從夏奇對小魚的嘲笑的反應中可以推斷出什麼?
    • c. How does the author show the theme of being true to oneself in the story?
      作者如何在故事中展現忠於自我的主題?
  •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Ideas (知識和觀念的整合):
    • a. How did Little Sharky’s actions affect his status in the ocean community?
      小鯊魚夏奇的行為如何影響他在海洋社區的地位?
    • b. What message does the story convey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ty and self-confidence?
      故事傳達了什麼有關個性和自信的重要性的信息?
    • c. Compare Little Sharky’s charact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to the end. How did he change?
      比較故事開始時和結束時小鯊魚夏奇的性格。 他有什麼變化?
  • Range of Reading and Level of Text Complexity (閱讀範圍和文字複雜度):
    • a. On a scale from 1 to 10, how would you rate the complexity of the text?
      在1到10的範圍內,您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複雜度?
    • b. What other stories or texts have you read that share a similar theme or message?
      您還讀過哪些其他有相似主題或信息的故事或文本?

注意到了嗎?

文章本身可以很簡單,但是可以提問的問題可以有很多不同角度與深度。而孩子對這些問題的回答狀況,也會反應出孩子所具備的閱讀能力與技巧。當然,這些提問可以用開放式的問答題來進行,也可以用選擇題的方式來進行,這主要是要看提問的目的是什麼。

像之前我們介紹過特別精選給【鰻魚學苑】學伴的閱讀理解力教材《180 Days of Reading 》系列或者 readtheory.org ,兩者目的均是要對孩子不同的閱讀技巧與能力,進行長期且系統性的評量與追蹤,所以會以選擇題的方式來長期進行。

但如果提問的目的是要誘導孩子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整理、摘要與反思,那開放式回答就會是比較適當的選擇。像本文接下來要介紹的 《Scholastic Guided Reading Program》就屬於這類型。

二、「學樂深度閱讀計畫」是什麼?

學樂深度閱讀計畫-短篇選輯(Scholastic Guided Reading Program Short Read Plus )是美國最大的教科書出版集團,針對讀寫素養訓練所特別設計的「教材」,其主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促進兒童的閱讀發展,並為日後的「短文寫作」打下基礎。

該計劃提供從基礎級別到更高級別的分級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是為了滿足學生在閱讀熟練度提高過程中的特定需求而設計的。該計劃的目的是促進有針對性、符合技能水準的閱讀練習,從而提高理解能力、詞彙和整體讀寫素養。

∎ 劍橋英檢與該教材的對應關係

這套教材分為Lv1-Lv6 六個等級,對應到劍橋英檢相當於Pre A1 Starter 到 A2 Key for Schools 的程度,見下表。

它涵蓋的範圍很廣,適合給從初學,到通過全民英檢初級的孩子(如果以最近三年的國中會考來比較,L5相當於國中會考的平均難度)

每級都有30篇文章,15篇 fiction 與15篇 non-fiction

每一篇文章其實都是學樂過去出版的眾多分級讀本中的一本。但重新按照讀寫素養訓練的方式重新選輯與編排成一本Student book。換句話說,買了其中一個分級的教材就相當於買了30本學樂原本對應該程度的分級讀本。以L3 為例,其30 篇的內容如下。


若以平常一本分級讀本從不論再便宜的通路買,最最起碼也要100-150元來計算,光是讀本的部份,就有超過4,000元的價值啦!當然,這裡頭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透過Scholastic 的 StoryPlus app 來免費聽正統的外師朗讀。

但既是教材,就不能只有讀本,還要加上精美設計彩色印刷的學習單,編輯成一本Activity Book。並且依照美國小學的習慣,附上一本讓孩子自填的Reading Journal。

∎ 範例|Level 2實際文章示範說明

舉例來說,下面五張圖來自其本套教材L2中的一篇文章。學生需要在讀完文章之後,在老師的導引下,逐步的完成學習單的內容。而這個逐步完成學習單的過程,其實也正是一個完整的讀寫素養的訓練過程。

每一階三書中的☝🏻☝🏻這本〖 Activity Book〗 正是這套教材與原先「純」分級讀本最大的差別所在。針對每一篇被選入到教材中的文章,學樂專業編輯都重新設計了三份學習單。這三份學習單都需要學生直接用開放性的文字來回答,而且都有特定的結構與目標。

  • 第一份,學習單是針對所謂的事實性問題,對文章的資訊進行擷取與整理;
  • 第二份,則是針對推論性問題,對作者意圖或主張進行統整解釋;
  • 第三份,則是針對評論性問題,讓學生可以進行反思與評論。

這三個層次的問題,也就是目前課綱標準中,對於閱讀理解力的三種不同層次的要求。詳細說明如下:

1、事實性問題的學習單

2、推論性問題的學習單

3、評論性問題的學習單

三、中文家庭雙語小孩:獨家特色內容

正因為每一篇文章所附上的學習單,都循序漸進的涵蓋了事實性、推論性、評論性文題的開放性問答。所以,若學生可以依序完成這三份學習單的撰寫,也就相當於對本來的文章完成了一次深入閱讀(Critical Reading),並且同步完成三則不同角度的短文寫作練習。

例如下圖就是L6 其中一篇「故事型」文章的學習單。

當然,對多數的台灣學生而言,要在讀完文章之後直接完成學習單的內容,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學生除了需要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閱讀文本,接著要針對文章的類型與特性去進行文章重點整理。過程中需要懂得做不同角度或層次的提問,並運用不同的方法再進一步歸納或總結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意圖。最後才有辦法提供自己的觀點,或者進行文章的延伸。

這種由讀到寫的「讀寫素養訓練」,不論中英文,在台灣傳統的教室中其實都不常見。108課綱後,有些學校的中文的讀寫素養已經開始逐漸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但在英文的教室裡,即使在高中也不常見。

事實上,這一代的台灣家長本身,其實也不熟悉這樣的過程,所以很困難協助孩子進行這種方式的閱讀思考與短文寫作訓練。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我們特別在這次的全台獨家授權方案裡,加入了兩個特色內容。

∎ 獨家內容之一:提問手冊


第一個特色內容是提問手冊。針對每一篇文章的內容,我們會提供合乎CCSS 標準的提問單給家長參考。例如下圖是L3 裡的一篇書信體的文章

對應於這篇文章,我們提供的提問單有下列的題目。這些問題有的是在訓練孩子辨識不同文體的結構;有的是在熟悉文法所帶來的意義;有的是從蛛絲馬跡中找到推理的證據;有的是在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像…

Who wrote the emails? To whom are they written? What is the subject?
Which word in the first sentence lets Meg know that Dean is not alone when he goes hiking that day?
Why do you think that Dean tells Meg what hiking is?
Dean like hiking or not? Why you think so?
Dean describes the hill as ‘steep’. What does this tell you about how easy or hard it was to hike up this hill?
How do the photos show more about what ‘steep’ means?
What do the photos show about what to wear and what to carry when going on a long hike in the hills?
Why do you think Dean’s mum stopped to take a picture of Dean with Dad?
(Look at the second page)
What is different about the hiking the family does on the next day?
Why might hiking on the sand be easier than hiking up a steep hill?
How is hiking on a hill different from hiking on the beach?
What things might be the same about hiking on the beach and on a hill?
What things might be the same about hiking on the beach and on a hill?
Why does Dean take a picture of the sand and the ocean?
Why do you think Dean includes pictures in his emails to Meg?
Which parts of hiking do you think you would like?
Which of the two places would you choose to hike in? Tell why.

∎ 獨家內容之二:錄播課程

不只上面的〔提問手冊〕,對於每一篇文章與學習單,只要透過【中文家庭雙語小孩】購入者,都有提供對應ㄧ堂30分鐘的影片課程(每一階共30堂錄播課)。

這些課程,是由學樂中國「學術小組」的專業老師所共同錄製,以中英文雙語的方式來協助孩子認識讀本內容與完成前述的學習單,而這套錄播課程,需透過【中文家庭雙語小孩】品牌App 來觀看(立馬下載品牌app,支援手機與平版)。

下面四個圖,就是上述同一篇文章錄播課程畫面的三個片段截圖。

四、課程內容&如何正確使用?

∎ 每一階內容物有哪些?

總括來說,我們所獨家提供的學樂深讀計畫主要有六級,每一級教材包括:

Student Book 學生用書》*1,約60─70頁(內含30 本分級小書的內容)
Activity Book 活動手冊》*1,約90頁(活動手冊內含30份,每份3頁的全彩學習單)
獨家《提問手冊PDF》*1 👑👑👑
獨家影音錄播課*30 堂/每堂30分鐘(透過【中文家庭雙語小孩】品牌app播放上課) 👑👑👑
The Reading Journal 單字日記》*1,記錄每個級別課文中的新詞彙與閱讀進度

如同這篇文章的一開頭所提到的,這套教材核心目標是培養英文的讀寫素養。
這是一種有意識的、精細的、有結構、有邏輯的思考與表達訓練。
它與我們之前常說的「語感訓練」,屬於「下意識的、大量的、語言輸入」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 iEnglsh用戶該如何選擇對應訓練等級?

換句話說,對於已經在用iEnglish 來進行日常輸入練習的孩子而言,這套教材完全是互補的角色,可以協助孩子以英文來進行深度思考與表達。

當然,思考與表達都需要以語言來乘載,所以這套教材的選擇,也需要配合孩子的基本聽讀能力,甚至跟孩子日常的英語聽讀訓練相互搭配。以iEnglish 為例,我建議3級以上,40級以下的孩子,是最適合搭配本套教材,以每週一篇文章的進度來進行英文的讀寫素養訓練。

更理想的方式是同時搭配前面提到的《180 Days of Reading 》G1-G3 做長期性的選擇題練習與追蹤評量(補充:我們免費提供自己小i學伴108堂180days錄播解析課,詳情可洽 Line客服:@3888ngcio)

選擇好適當的等級後,每一篇文章我們都建議用下面這樣的順序來執行。

(以下範例為Level 5 文章)這篇文章的藍思值是500,整體程度是 A2 KET,正是國中會考的標準難度。 換句話說,家長們可以把這種難度的文章的操作,當做是個階段性的範本與目標。

步驟一:先讓孩子朗讀文章,然後親子一起思考

(1)先讓孩子以朗讀的方式閱讀本文。如有必要,可以先透過學樂提供的 Story Plus 這個App 多聽幾次音檔。

(2)完成閱讀後,家長可以利用我們提供的提問手冊中的提示,和孩子一起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文章的細節。這些細節不只包括文章本身,還包括了附帶的圖片,以及文章的結構。

以附圖的這篇文章為例,我們提供的提問手冊會包括類似這樣的題目

Read Closely

  1.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he author uses the word ‘famous’ to describe a speech given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more than 50 years ago. What details show that many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listening to Martin Luther King, Jr, speak?
  2. What ideas did King share in his ‘I Have a Dream’ speech?
  3. What does it meant to be ‘treated fairly’?
  4. Why is the word ‘dream’ used in the title of King’s speech?
  5. What made his ideas and goals a dream?
  6. The author says that King led peaceful marches. Based on the first photo on the second page of the card, what was a peaceful march with King like?
  7. Why was it important for King to continue to make speeches after giving his ‘I Have a Dream’ speech?

步驟二:整理資訊,收看錄播課,回答真實性問題

(3)完成第一階段的討論之後,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收看我們的錄播課。學樂老師除了會帶孩子找到第一階段討論的答案之外,也會重點提示文章中的重要單字。

(4)接著,打開《Activity Book 活動手冊》一起根據第一階段討論的內容,以及上課的心得,把文章中的重要事實,重新用更有結構的方式給整理起來,就完成第一份作業的內容。

步驟三:回答推論性問題

完成了關鍵資訊的重組與整理之後,代表孩子已經可以掌握文章中有直接內容與細節。(5)這時候便可進入作業本的第二份,試著讓孩子找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的「主張/意見」,以及作者用來支持他的「主張/意見」時所用到的「證據」。

這種從客觀事實到主觀意見的發展過程,就是所謂的推論

有能力區別 Opinion 與 Fact ,一直是西方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台灣以往的課程中比較常被忽略的,這也導致很多家長本身分不清楚Opinion 與 Fact 的不同。但這確是108課綱之後非常重視的一種能力。

步驟四:回答評論性問題

完成了前三個步驟,孩子已經從不同的角度與深度理解了本文。

(6)這時候,就可以進入開放式的討論。這個部分的討論主要在讓孩子反思自己的想法,所以並沒有標準答案。至於不知道如何進行這種開放式提問的家長,同樣可以參考我們提供的提問手冊,裡頭的最後一部分就是讓家長可以跟孩子進行開放式的討論。

以同一篇文章為例,

  1. Why is there a national holiday to celebrate the work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2. Why is there a statue of him in Washington, D.C.?
  3. How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feels about Martin Luther King, Jr? What makes you think that?
  4. Look at the photo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page of the essay. What do you think it was like for the people who came to Washington, D.C., to hear Martin Luther King, Jr, speak that day?

(7)最後,把討論的結果寫下來,完成作業本學習單的第三部分。

五、結語

發表迴響

A WordPress.com Websit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